WIKI使用導航
站長百科導航
站長專題
- 網(wǎng)站推廣
- 網(wǎng)站程序
- 網(wǎng)站賺錢
- 虛擬主機
- cPanel
- 網(wǎng)址導航專題
- 云計算
- 微博營銷
- 虛擬主機管理系統(tǒng)
- 開放平臺
- WIKI程序與應用
- 美國十大主機
Debian/使用Debian安裝程序
Debian | Debian安裝 | Debian使用 | Debian系統(tǒng)升級 | Debian常見問題 |
安裝程序如何工作[ ]
Debian 安裝程序由一些特定功能的元件組成,它們完成各自的安裝任務。每一元件執(zhí)行任務時,會詢問一些任務相關的問題。每個任務又有各自的優(yōu)先級,可以在安裝程序開始時設置優(yōu)先級決定哪些問題會問到。
執(zhí)行默認安裝時,只有必要的(高優(yōu)先級)的問題會被問到。使得安裝過程可以高度自動化,幾乎不需用戶干預。元件按次序字典執(zhí)行;至于哪些元件會執(zhí)行,這取決于您使用的安裝方法,以及您的硬件。對于沒有詢問的問題,安裝程序將采用默認值。
如何遇到麻煩,用戶會看到錯誤畫面,并且顯示安裝菜單供選擇其它替代操作。如果沒有問題,用戶將不會碰到安裝菜單,只需依此回答每個元件的提問。嚴重錯誤提示的優(yōu)先級為'critical',因此用戶總會注意到。
如果在 debian-installer 開始的時候,給啟動加上一些參數(shù),它將會影響安裝程序使用的默認值。例如,假設你希望指定靜態(tài)網(wǎng)絡連接配置(如果存在 DHCP,它會被采用),你可以為啟動參數(shù)加上 netcfg/disable_dhcp=true。
熟練的用戶也許更習慣菜單驅動的交互方式,安裝中的每一步都可以被用戶控制,而不是讓安裝程序自動依此執(zhí)行。要使用菜單驅動的手動安裝方式,添加啟動參數(shù)選項 debconf/priority=medium。
如果你的硬件要求給內核模塊設置選項才能安裝,你就需要使用 "expert" 模式啟動安裝程序??梢酝ㄟ^使用 expert 命令或者添加啟動參數(shù) debconf/priority=low。專家模式賦予你對 debian-installer 完全的控制力。
正常的安裝程序是基于字符界面的(相對于常見的圖形界面)。在此環(huán)境下,鼠標不能使用。這些是操作各種對話框使用的按鍵。Tab 或右箭頭鍵向 '前' 移動,Shift-Tab 或左箭頭鍵向'后' 移動,它們用于按鈕和選擇之間。上與下箭頭鍵用于選擇可以滾動的列表,也能滾動列表本身。另外,對于長的列表,你可以按下一個字母,讓列表直接移動到該字母開頭的列表項,使用 Pg-Up 和 Pg-Down 滾動列表的不同段。空格鍵選擇復選框的選項。用 Enter 激活選擇。
錯誤信息被重定向到第三個控制臺。你可以訪問該控制臺通過按下左 Alt-F3 (按住左 Alt鍵同時按下 F3 功能鍵);返回主安裝進程使用左 Alt-F1。
這些信息還可以在 /var/log/messages 里找到。完成安裝之后,該 log 會被拷貝到 /var/log/debian-installer/messages 你的新系統(tǒng)中。其它的安裝信息安裝時可以在 /var/log/ 找到。在 /var/log/debian-installer/ 是系統(tǒng)重新啟動后的記錄地方。
元件介紹[ ]
下面列出安裝程序使用的元件,和各個元件目的的簡要說明。
- main-menu
在安裝進行中,顯示元件列表,并執(zhí)行選中的元件。主菜單的優(yōu)先級設為中,如果您的優(yōu)先級設為高或緊急(默認為高),您不會看的菜單。另一方面,假如出現(xiàn)問題需要您干預,詢問的優(yōu)先級會臨時調低,而讓您解決該問題,菜單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出現(xiàn)。您可以通過不斷地按"返回"按鈕,從當前運行的元件回到主菜單。
- languagechooser
顯示語言與方言的列表。除非選中的語言沒有被翻譯,安裝程序將以您選擇的語言顯示信息。對于沒有翻譯的語言,將顯示英文信息。
- countrychooser
顯示國家列表。用戶可以選擇自己生活的國家。
- kbd-chooser
顯示鍵盤列表,用戶在其中選擇與自己匹配的模式。
- hw-detect
自動識別絕大多數(shù)系統(tǒng)硬件,包括網(wǎng)卡、硬盤和 PCMCIA。
- cdrom-detect
尋找并掛載 Debian 安裝 CD。
- netcfg
配置計算機網(wǎng)絡連接,使它能連上互聯(lián)網(wǎng)。
- iso-scan
尋找 ISO 文件系統(tǒng),它可能存在于 CD-ROM 或者硬盤上。
- choose-mirror
列出 Debian 軟件包鏡像。用戶可以選擇從哪里安裝軟件包。
- cdrom-checker
檢驗 CD-ROM。這種方法確保用戶使用的安裝 CD-ROM 沒有損壞。
- lowmem
它會檢測小內存容量的系統(tǒng),并采用一些技巧從內存中刪除 debian-installer 不需要的部分 (代價是喪失一些特性)。
- anna
Anna's Not Nearly APT。安裝軟件包從選擇的鏡像或 CD 獲取。
- partman
讓用戶為系統(tǒng)安排磁盤分區(qū),創(chuàng)建文件系統(tǒng),并分配掛載點。它包括一些有趣的特性,如自動模式或 LVM 支持。在 Debian 里這是推薦的分區(qū)工具。
- autopartkit
根據(jù)用戶預設,自動為整個硬盤分區(qū)。
- partitioner
允許用戶為系統(tǒng)安排磁盤分區(qū)。根據(jù)用戶計算機的體系選擇和善的分區(qū)工具。
- partconf
顯示分區(qū)列表,按用戶指令為選擇的分區(qū)創(chuàng)建文件系統(tǒng)。
- lvmcfg
幫助用戶配置 LVM (Logical Volume Manager)。
- mdcfg
讓用戶設置 Software RAID (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)。Software RAID 是新主板提供的廉價 IDE (虛擬硬件) RAID 控制器的高級管理。
- base-installer
安裝一些基本的包,讓計算機重起后能在 Linux 下運行。
- os-prober
檢測當前計算機上安裝的操作系統(tǒng),將信息傳遞給 bootloader-installer,使它能將檢測到的操作系統(tǒng)添加到 bootloader 的啟動菜單里面。方便用戶選擇啟動哪個操作系統(tǒng)。
- bootloader-installer
在硬盤上安裝啟動引導程序,這是必須的一步,使得計算機不必依靠軟盤和 CD-ROM啟動。許多引導程序都允許用戶在啟動的時候選擇使用哪個操作系統(tǒng)。
- base-config
根據(jù)用戶設置提供配置系統(tǒng)軟件包的對話框。它通常在新 Debian 系統(tǒng)'首次運行'時工作。
- shell
讓用戶能從菜單或者第二控制臺執(zhí)行 shell。
- bugreporter
當用戶遇到麻煩時,提供一種方式記錄信息到軟盤,用于以后給 Debian 開發(fā)人員精確報告安裝程序的問題。
使用單獨的元件[ ]
各元件按用戶可以識別的階段分組。它們在安裝過程中按次序顯示出來。注意,每次安裝并不會使用所有的模塊;至于使用哪些模塊,取決于您的安裝方法和您的硬件。
啟動 Debian 安裝程序與配置硬件[ ]
假設 Debian 安裝程序已經(jīng)啟動,然后您看到了初始畫面。此時, debian-installer 的能力還很有限。它還不了解您的硬件,首選的語言,甚至不知道要執(zhí)行什么任務。不用擔心,因為 debian-installer 相當聰明,它能自動探測您的硬件,定位其余的元件,并更新自己以具備安裝系統(tǒng)的能力。但您仍然要協(xié)助 debian-installer,提供給它不能自動決定的內容 (比如選擇您首選的語言,鍵盤布局或網(wǎng)絡鏡像)。
您會留意到 debian-installer 在本階段執(zhí)行硬件偵測多次。第一次目的是指定哪些硬件需要安裝(比如,您的 CD-ROM 或者網(wǎng)卡)。在第一次運行的時候并不是所有的驅動程序都就緒,硬件偵測會在后續(xù)過程里面多次重復。
檢測有效的內存[ ]
debian-installer 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檢測有效的內存。如果內存有限,該元件將修改后續(xù)的安裝進程,使您可以將 Debian GNU/Linux 安裝到您的系統(tǒng)上。在小內存的安裝下,只有部分元件有效。其中的一個限制是您無法在安裝過程中選擇語言。
選擇語言[ ]
安裝的第一步,選擇您希望安裝過程使用的語言。語言名稱列表使用英文(左側)和該語言本身(右側)顯示;右側的語言可以用正確的形態(tài)表現(xiàn)出來。該列表以英文名稱排序。
您選擇的語言將用于緊接著的安裝過程,對話框已經(jīng)有各種語言翻譯的版本。如果選擇的語言沒有對應翻譯的版本,安裝將默認使用英文。選擇的語言也將助于選擇一個合適的鍵盤布局。
選擇國家[ ]
如果您選擇的語言與多個國家關聯(lián)(存在于中文,英文,法文,以及其它語言),您可以在這里選擇國家。如果您從列表的底部選擇其它,您將看到按大洲分組的全部國家。
在安裝過程的后面,這個選擇還會被用于設置默認的時區(qū)和您所處地理位置的 Debian 鏡像。如果安裝程序默認的建議不合適,您可以做其它選擇。選擇國家,還有選擇語言,都會影響您新 Debian 系統(tǒng)的本地化設置。
選擇鍵盤[ ]
鍵盤經(jīng)常按照不同語言使用的字符裁剪。選擇一個您的鍵盤使用的合適布局,或者為沒有的布局選擇一個接近的。一旦系統(tǒng)安裝完畢,您可以從更大范圍內您選擇鍵盤的布局 (在安裝完之后用 root 執(zhí)行 kbdconfig)。
將高亮顯示部分移到您選擇的鍵盤,然后按下 Enter。用箭頭健移到高亮顯示 -- 它們位于所以國家鍵盤布局相同的地方,因此獨立于鍵盤配置。'擴展的'鍵盤是有 F1到F10 健,沿著上箭頭。
尋找 Debian 安裝程序 ISO 映像[ ]
當安裝是使用 hd-media 方式,將會有一個動作,是尋找和掛載 Debian 安裝程序 iso 映像,用于獲取其它的安裝文件。元件 iso-scan 正是用來完成此任務。
首先,iso-scan 自動掛載具有已知文件系統(tǒng)的塊設備(比如,分區(qū)),然后順次搜索文件名結尾是 .iso (或 .ISO 之類)。注意,首次只掃描位于根目錄的文件,和第一層子目錄(例如,它找到 /whatever.iso, /data/whatever.iso,而不是 /data/tmp/whatever.iso)。在 iso 映象文件找到后,iso-scan檢查它包含的內容,確定該映象文件是不是有效的Debian iso 映象。如為前者,任務結束;如果是后者, iso-scan 搜索其它的映象。
萬一前面嘗試尋找 iso 映象失敗, iso-scan 會詢問您是否原意進行完整的搜索。這次不只查看最上級目錄,而是真正地貫串整個文件系統(tǒng)。
如果 iso-scan 找不到您的安裝 iso 映象,請重新啟動返回到您以前的操作系統(tǒng),檢查映象文件名是否正確(以 .iso結尾),是否放在一個能被 debian-installer 識別的文件系統(tǒng)上,是否損壞(用 checksum 校驗)。有經(jīng)驗的 Unix 用戶可以在第二個控制臺上完成這些動作,而毋須重新啟動。
配置網(wǎng)絡[ ]
進到這一步,如果系統(tǒng)檢測到您有多于一個的網(wǎng)絡接口,您將被要求選擇哪個設備是您的主網(wǎng)絡接口,比如,您在安裝中要用的那個。其他的網(wǎng)絡接口這時不會配置。您可以在安裝完畢之后去配置額外的接口;
默認情況下,debian-installer 會自動嘗試使用 DHCP 配置您的計算機網(wǎng)絡。如果 DHCP偵測成功,這一步就完成。如果失敗,造成的原因會有多種因素,從沒有接網(wǎng)線到錯誤設置的 DHCP。或者您的局域網(wǎng)里面根本就沒有 DHCP 服務器。檢查第三個控制臺了解更多的解釋。不管怎樣,您將被要求選擇再試還是手動配置。 DHCP 服務器有時候響應很慢,因此,如果您確定都正常,再試一次。
手動配置網(wǎng)絡會依次詢問一些您網(wǎng)絡的問題,值得注意的是 IP 地址,網(wǎng)絡掩碼,網(wǎng)關,域名服務器地址,和主機名。此外,如果您有無線網(wǎng)絡接口,您會被要求提供您的Wireless ESSID 和一個 WEP key。填寫答案第 3.3 節(jié) "一些有用的信息"。
注意:一些技術細節(jié)您也許需要,或者不需要,放在手邊:程序假定網(wǎng)絡 IP 地址是按位與您的系統(tǒng) IP 地址和網(wǎng)絡掩碼。它還會猜測廣播地址是按位或您的系統(tǒng) IP 地址和按位反網(wǎng)絡掩碼。它也會猜測您的網(wǎng)關。如果您不能回答這些問題,讓系統(tǒng)猜測 -- 您可以在系統(tǒng)安裝完畢之后來修改它們,如果需要,編輯 /etc/network/interfaces。另外一種選擇,您可以安裝 etherconf,它用來一步步進行網(wǎng)絡配置。
分區(qū)與選擇掛載點[ ]
現(xiàn)在,經(jīng)過最后的硬件檢測,debian-installer 已經(jīng)充滿活力,按照用戶定制,準備就緒。接下來元件的主要任務是為您的硬盤分區(qū),創(chuàng)建文件系統(tǒng),安排掛載點,并為近似選項進行配置,比如 LVM 或 RAID 設備。
硬盤的分區(qū)[ ]
現(xiàn)在是時候對您的硬盤進行分區(qū)了。
首先您可以選擇對整塊硬盤或是其上的空閑空間進行自動分區(qū)。這也被稱為 "向導式" 分區(qū)。倘若您不愿自動分區(qū),那么也可以選擇菜單中的手動編輯分區(qū)表。
倘若您選擇了向導式分區(qū),那么就要從下表所列的幾個方式中選擇其一。每個方式都各有利弊。如果您沒有把握,請選擇第一個選項吧。有一點要記住,就是使用向導式分區(qū)至少需要一定大小的空閑空間才能正常運作。如果您沒有給它 1GB 以上的空間(具體大小示所選的方式而不同),那么向導式分區(qū)將以失敗告終。
分區(qū)方式 | 所需最小空間 | 所新建的分區(qū) |
---|---|---|
所有文件在同一分區(qū) | 600MB | /, swap |
桌面用機 | 500MB | /, /home, swap |
多用戶工作站 | 1GB | /, /home, /usr, /var, /tmp, swap |
在選定了分區(qū)方式后的下一個界面,您會看到關于自己分區(qū)的一張表格,上面標明了分區(qū)是否將被格式化,將以何種方式格式化,以及它們將被掛載到哪里的相關信息。
分區(qū)表格的格式如下:
IDE1 master (hda) - 6.4 GB WDC AC36400L #1 primary 16.4 MB ext2 /boot #2 primary 551.0 MB swap swap #3 primary 5.8 GB ntfs pri/log 8.2 MB FREE SPACE IDE1 slave (hdb) - 80.0 GB ST380021A #1 primary 15.9 MB ext3 #2 primary 996.0 MB fat16 #3 primary 3.9 GB xfs /home #5 logical 6.0 GB ext3 / #6 logical 1.0 GB ext3 /var #7 logical 498.8 GB ext3 #8 logical 551.5 GB swap swap #9 logical 65.8 GB ext2
本例中有兩塊硬盤,它們分別被分割成了幾個分區(qū)。其中,第一塊硬盤上還有些空閑空間。表中,每行列出了分區(qū)編號、其類型、分區(qū)大小、可選的標志、采用的文件系統(tǒng),及其 掛載點(如果有的話)。
接下來,向導式分區(qū)就要完成了。如果您對上面生成的分區(qū)信息表感到滿意,那么請在菜單中選擇分區(qū)設定結束并將修改寫入磁盤一項,這樣,新的分區(qū)表就創(chuàng)建了。如果您認為分區(qū)設置不如愿,那么可以選擇撤銷對分區(qū)設置的修改,之后就可以再次進行向導式分區(qū),或者按照下面將要介紹的手動分區(qū)的辦法來完成自己所設想的分區(qū)規(guī)劃。
如果您選擇了手動分區(qū)的話,它的界面和上面介紹的向導式分區(qū)大體上相同。不同之處在于,界面上顯示的是你當前的分區(qū)列表,而且其中并沒有掛載點的信息。
倘若您選用的是一塊全新的硬盤,它還沒有被分過區(qū),上面也沒有空閑空間。那么系統(tǒng)會要求您新建一個分區(qū)表(只有這樣,您才能創(chuàng)建新的分區(qū))。分區(qū)表建好之后,在被選中的磁盤條目下會出現(xiàn)一個新行,上面寫著 "空閑空間"。
如果您選中了某塊空閑空間,那么您就可以在其上新建分區(qū)了。然后需要回答一系列簡短的問題,它們會就分區(qū)大小、類型(主分區(qū)還是邏輯分區(qū))、以及分區(qū)的位置(在空閑空間的開始部分還是在結束部分)向您詢問?;卮鹜戤吅?,您會看到一個小結,它詳盡地總結了這個新分區(qū)的各種參數(shù)和設置,包括掛載點、掛載選項、啟動標志和分區(qū)將來的用途。
如果您不喜歡預設的缺省設置的話,盡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更改它們。比如說,選中用于:選項,然后您可以讓這個分區(qū)改用其他的文件系統(tǒng),比如把它用作交換分區(qū)、軟 RAID、LVM,或者更本就放著不用。另外還有個不錯的功能,就是可以把現(xiàn)有分區(qū)的數(shù)據(jù)拷貝到新分區(qū)上。一旦您對新分區(qū)的設置感到滿意了,就可以選擇完成分區(qū)然后您會自動退回到partman 的主界面。
若是您希望修改分區(qū)的設置,只要選中該分區(qū),分區(qū)的配置菜單就會出現(xiàn)在您的面前。由于這個界面和新建分區(qū)時使用的界面是相同的,所以您可以像以前那樣修改那些設置項。有一件事,可能第一眼看不大出來,就是您還可以通過選中顯示分區(qū)大小的項目來調整分區(qū)的大小。已知適用的文件系統(tǒng)至少有 fat16、 fat32、ext2、ext3 和 swap。在這個菜單中,您還可以刪除分區(qū)。
請確保至少分出兩個分區(qū):其中一個作為 root 文件系統(tǒng)(它必須掛載到 /)另一個用于swap。若是您忘記了掛載根(root)文件系統(tǒng)的話,partman 會拒絕讓您繼續(xù)下面的步驟,直到您改正了這個錯誤。
由于 partman 的功能是通過安裝本套件的各模塊功能得以延伸和擴展的,但是具體又因您的系統(tǒng)的體系架構而有所區(qū)別。因此,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安裝的實際情況與我們所言不符,缺少了某些功能特性,那么請檢查一下,確保已加載了所有必須的模塊(比如, partman-ext3,partman-xfs 或者 partman-lvm)。
在您對分區(qū)設置感到滿意后,就可以選擇分區(qū)菜單中的分區(qū)設定結束并將修改寫入磁盤一項。在這之后,會出現(xiàn)一個清單,它列出了即將在硬盤上進行的所有操作。此時,安裝程序會讓您確認是否就照此分區(qū)。
配置邏輯卷管理(LVM)[ ]
如果您做計算機系統(tǒng)管理員工作或者 "高級" 用戶,您一定遇到過磁盤分區(qū)(經(jīng)常是最重要的那個)空間不足,同時其他的分區(qū)卻不能平衡使用,然后您不得不靠移到或符號鏈接等方法來折騰。為了避免上面描述的情況,您可以采用邏輯卷管理(LVM)。簡而言之,使用 LVM 您可以組合您的分區(qū)(物理卷,LVM 術語) 形成一個虛擬盤(稱為卷組),它可以被分割成虛擬分區(qū)(邏輯卷)。邏輯卷(當然下面是卷組)的亮點在于它可以跨越多個物理磁盤。
當您認識到需要給更多的空間給您已有的 160 GB /home 分區(qū)時,您只需加一個新的300GB 磁盤到計算機,添加進您已經(jīng)存在的卷組,然后為 /home 分區(qū)的邏輯卷重新設置尺寸,然后 voila -- 您的用戶在更新的 460GB 分區(qū)上又有了空間。這個例子當然過于簡單。如果您還還沒有讀過,您應該查閱 LVM HOWTO。
在 debian-installer 里面設置 LVM 很簡單。首先,您必須為 LVM 標記您的分區(qū)為物理卷。 (這由 partman 在分區(qū)設置菜單完成,那里您應該選擇用做:->LVM 物理卷。)接著開始 lvmcfg 模塊(可以直接從 partman 或從 debian-installer 的主菜單) 然后組合物理卷到卷組,它位于修改卷組(VG)菜單。之后,您應該為卷組創(chuàng)建邏輯卷,這是從菜單修改邏輯卷(LV)。
從 lvmcfg 返回 partman之后,您可以看到新建的邏輯卷與其他普通的分區(qū)一樣(您也應該這樣對待它們)。
配置多磁盤設備(Software RAID)[ ]
如果您有多于一個的硬盤安裝在您的計算機上,您可以用 mdcfg 配置硬盤以提升效能和/或更好的數(shù)據(jù)可靠性。這種結果稱為多磁盤設備 MD(或者更有名的 software RAID)。
MD 本質上是一束位于部分磁盤上的分區(qū),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邏輯設備。該設備可以像正常的分區(qū)一樣使用(比如可以用 partman 格式化,分配掛載點,等等)。
您得到的好處取決于您創(chuàng)建的 MD 類型。當前支持:
- RAID0
它的主要目標是效能。 RAID0 將進來的數(shù)據(jù)分割成 stripes 然后平均分配到組里面的每個硬盤上。這樣可以提升讀/寫操作速度,但是一旦其中的一個硬盤損壞,您將丟失一切 (部分信息在好盤上,其他的曾經(jīng)在壞盤上)。典型的 RAID0 應用是視頻編輯分區(qū)。
- RAID1
- 適用于可靠性作為優(yōu)先考慮的場合。它由多個(通常兩個)相同尺寸的分區(qū)組成,每個分區(qū)容納相同的數(shù)據(jù)。這意味著三件事。第一,如果其中的一個損壞,您仍然有數(shù)據(jù)鏡像在其余的磁盤上。第二,您只能使用現(xiàn)有容量中的碎片 (更準確的說,它是 RAID中尺寸最小的磁盤分區(qū))。第三,文件讀取在磁盤間負載平衡,這可以提升服務器的性能,如文件服務器,它傾向于讀的負載大于寫。
- 可選擇的是,您可以用備用的磁盤放在組中,用于頂替事故中損壞的磁盤。
- RAID5
- 這是一個速度、可靠性和數(shù)據(jù)冗余都不錯的折衷方案。 RAID5 將進來的數(shù)據(jù)分割成strips (類似于RAID0)但只平均分配到一個磁盤上。
- 與 RAID0 不同,RAID5 還會計算奇偶校驗信息,這將會寫入其他磁盤。奇偶檢驗磁盤不是靜態(tài)的(那被稱為 RAID4),會周期性的修改,所以奇偶校驗信息平均分配到所有磁盤。
- 當其中的一個磁盤損壞,丟失信息的部分可以從其他數(shù)據(jù)以及奇偶校驗計算出來。RAID5 最少需要三個活動的分區(qū)。作為選項,您可以用備用的磁盤放在組中,用于頂替事故中損壞的磁盤。
- 如您所見,RAID5 近于 RAID1 的可靠性并具有較少冗余。另一方面,它只比 RAID0在寫入的時候慢,這是因為要計算校驗信息。
總結:
┌───┬─┬───┬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│ │類│最少設│備用設│ 幸免于磁盤損壞? │ 可用空間 │ │ │型│ 備 │ 備 │ │ │ ├───┼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│RAID0 │2 │否 │否 │容量為最小分區(qū)乘以 │ │ │ │ │ │ │RAID 設備數(shù) │ │ ├───┼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│RAID1 │2 │ │可選 │是 │容量為 RAID 最小分區(qū) │ ├───┼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│RAID5 │3 │ │可選 │是 │容量為最小分區(qū)乘以(RAID │ │ │ │ │ │ │設備數(shù)量減一) │ └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─┴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MD設備[ ]
為了創(chuàng)建 MD 設備,您需要將期望的分區(qū)標記為供 RAID 使用。(這由 partman 在分區(qū)設置菜單里完成,您應該選擇用做:->使用分區(qū)作為 RAID 設備。)
警告:在安裝程序中支持 MD 是相對新的功能。如果您嘗試結合一些 RAID 類型與啟動引導器并將 MD 用于根(/)文件系統(tǒng),您也許會經(jīng)歷一些挫折。對有經(jīng)驗的用戶,從 shell 手動地處理一些配置和安裝步驟,也許會繞開這些問題
下一步,您應該選擇配置 software RAID 從 partman 主菜單。在 mdcfg 第一個畫面選擇創(chuàng)建 MD 設備。您將看到所支持的 MD 設備列表,你應從其中選擇一項(如 RAID1)。后續(xù)操作會根據(jù)您選擇的 MD 類型而定。
- RAID0 是簡單的 -- 您會看到可用的 RAID 分區(qū),然后您的任務僅是選擇那些想要組成 MD 的分區(qū)。
- RAID1 需要一些技巧。首先,您將要求輸入組成 MD 的活動設備和備用設備數(shù)量。其次,您需要從 RAID 可用分區(qū)列表中選擇哪些是活動分區(qū),哪些是備用的。選擇的分區(qū)總數(shù)必須與之前提供的數(shù)目相同。不必擔心,如果您出錯選擇了不同的分區(qū)數(shù),debian-installer 將不會允許您繼續(xù)下去,直到糾正錯誤。
- RAID5 的配置過程類似于 RAID1,只是您至少需要三個活動分區(qū)。完美的解決方案或許是同時使用不同的 MD 類型。例如,您有三塊 200 GB 的硬盤打算用于 MD,沒塊包含兩個 100 GB 的分區(qū),您可以將三塊硬盤上的第一組分區(qū)組成 RAID0 (高速的視頻編輯分區(qū)),其余的三個分區(qū)(2 個活動 1 個備用) 用于 RAID1 (相當可靠的 100GB 分區(qū)用于 /home)。
按您需要配置 MD 設備之后,您可以結束 mdcfg 返回到 partman 去創(chuàng)建文件系統(tǒng)到您的新 MD 設備并分配掛載點這樣的屬性。
安裝基本系統(tǒng)[ ]
盡管這一階段少有問題,但卻需要大量時間用于整個基本系統(tǒng)的下載、校驗和解包。如果您用較慢的計算機或網(wǎng)絡連接,這要花費好一會兒時間。
基本系統(tǒng)安裝[ ]
在基本系統(tǒng)安裝期間,軟件包解包和配置信息重定向到 tty3。您可以訪問該終端通過按下左 Alt-F3;返回主安裝進程使用左 Alt-F1。
基本系統(tǒng)安裝時解包/配置信息保存在 /var/log/messages 這是在安裝程序通過串口控制臺執(zhí)行的情況下。
作為安裝的一部分,Linux 內核也要安裝。在默認的優(yōu)先級下,安裝程序會選擇一個與您硬件最匹配的內核。在較低的優(yōu)先級下,您可以從列表中選擇一個有效的內核。
創(chuàng)建啟動系統(tǒng)[ ]
如果您是安裝無盤工作站,顯然,從本機啟動是沒有意義的選項,這一步可以跳過。
注意,從單機上啟動多個操作系統(tǒng)仍然是黑色藝術。本文檔無意描寫各種啟動管理器,它們會依系統(tǒng)甚至是子系統(tǒng)而變化。您應該參考啟動管理器的文檔了解更多信息。
檢測其他的操作系統(tǒng)[ ]
在啟動引導器安裝之前,安裝程序會試著偵測已經(jīng)安裝到計算機上的其他操作系統(tǒng)。如果它找到支持的操作系統(tǒng),您將在啟動引導器安裝步驟里得到提示,與 Debian 一起,計算機也將配置為可以啟動其他操作系統(tǒng)。
注意,從單機上啟動多個操作系統(tǒng)仍然是黑色藝術。自動支持檢測和設置啟動引導器啟動其他操作系統(tǒng),會依系統(tǒng)甚至是子系統(tǒng)而變化。當安裝程序檢測操作系統(tǒng)的時候,如果分區(qū)已經(jīng)掛載,檢測可能會失敗。這可能是由于您使用 partman 選擇的掛載點(如 /win)包含其他操作系統(tǒng),或者通過控制臺手動掛載一個分區(qū)。
安裝 aboot 到硬盤上[ ]
如果您從 SRM 啟動,如果您選取該項,安裝程序將寫入 aboot 到您安裝 Debian 磁盤的第一個扇區(qū)。要特別小心 -- 它也許不能從同一個磁盤上啟動多個操作系統(tǒng)(如,GNU/Linux,F(xiàn)ree/Open/NetBSD,OSF/1 又名 Digital Unix 又名 Tru64 Unix,或 OpenVMS)。
如果您在安裝 Debian 的磁盤上裝有不同的操作系統(tǒng),您將不得不從一個軟盤啟動 GNU/Linux。
不使用啟動引導器繼續(xù)進行[ ]
該選項用于完成安裝而不安裝引導器,這種情況要么是體系/子體系不支持,要么是因為不想要(比如,您想使用已經(jīng)存在的引導器)如果您打算手動設置 bootloader,您需要檢測安裝的內核,它位于 /target/boot。您還需要檢測 initrd 存在的目錄;如果有,您也許需要指導 bootloader 使用它。其他需要的信息,包括你為 / 文件系統(tǒng)選擇的磁盤和分區(qū),以及,如果您打算安裝 /boot 到一個獨立的分區(qū),你還需要 /boot 文件系統(tǒng)。
完成第一階段[ ]
這是在您啟動新 Debian 之前的最后一些工作。主要進行一些之后的清理。
完成安裝并重啟[ ]
這是安裝 Debian 進程的最后一步。您會被提醒拿出用于安裝啟動的媒介(CD等)。安裝程序將做最后幾分鐘的任務,然后啟動到您的新 Debian 系統(tǒng)。
雜項[ ]
這里的元件通常不在安裝進程之內,但會在后臺待命,以幫助用戶遇到麻煩時處理問題。
保存安裝記錄[ ]
如果安裝成功,安裝過程中創(chuàng)建的記錄文件會被自動保存到 /var/log/debian-installer/在您的新 Debian 系統(tǒng)上。
從主菜單上選擇保存調試記錄允許您將記錄文件保存到軟盤上。這是用于安裝過程中遭遇嚴重錯誤的時,您想在其它系統(tǒng)上研究記錄,或者用于報告的附件。
使用 Shell 查看記錄[ ]
有一個執(zhí)行 Shell 菜單項。如果沒有菜單,想使用 shell 要按左 Alt-F2 (在 Mac 鍵盤上,Option-F2) 切換到第二個虛擬控制臺。就是同時按下 Alt 健,它位于空格健的左手邊,和 F2 功能鍵。另外一個單獨的窗口運行著 Bourne shell 的克隆 ash。
因為這時您是從 RAM 盤啟動,只有有限的 Unix 工具可以使用。您可以通過命令 ls /bin/sbin /usr/bin /usr/sbin 和鍵入 help 查看哪些程序可以使用。文本編輯器是 nano。該 shell 有一些好用的特性,如自動完成與歷史紀錄。
使用菜單完成它們能完成的工作 -- shell 和命令只在出錯的時候使用。尤其要使用菜單,而不是 shell 去激活您的交換分區(qū),因為菜單軟件無法檢測到您在 shell 做的工作。按下左 Alt-F1返回菜單,或者鍵入 exit ,如果您用菜單打開的 shell。
在debian-installer之內運行base-config[ ]
在安裝程序的第一階段,配置基本系統(tǒng)也可以做到 (在從硬盤啟動之前),執(zhí)行base-config 于 chroot 環(huán)境下。這主要是用來測試安裝程序,絕大多數(shù)的用戶應該避免使用。
參考來源[ ]
http://debian.linuxsir.org/book/d-i-manual/zh_CN/alpha/install.zh_CN.t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