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從今年初,我便隱約感覺到百度將很快成為目前互聯網媒體環(huán)境中的一個變量,這不是說他們會多么革新國內的媒體環(huán)境及格局,而是會持續(xù)通過新策略來強化在自家平臺上的新聞話語權。目前來看,的確已經在慢慢發(fā)生了。
最開始引起我注意的是百度“互聯網”欄目的上線,從導航位置來看很靠前權重很高。盡管在百度新聞下面科技頻道中原來就存在,不過,從今年初,百度把該頻道進行了全新改版,并從外部招聘了些編輯團隊進行專業(yè)化運營。與此前百度新聞多數的抓取機制不同,該頻道內容全部采用了人工篩選推薦制。最為重要的是,百度新聞這個大頻道目前是在歸朱光直接管理?;ヂ摼W圈內人士都熟悉朱光,此人擔任百度副總裁,負責市場公關及公共事務等工作。這是什么信號你發(fā)現了嗎?
百度最新的動作是上周六宣布推出自媒體平臺《百家》(baijia.baidu.com),在該活動上,朱光又是親自到場宣布政策和接見參會自媒體人。這些作者群包括闌夕、葛甲、魏武揮等人,熟悉的人可以看出這基本以互聯網領域為主,按照官方的意思是先拿這個領域做為試點,還會覆蓋時政、人文、音樂等欄目。
自媒體做為博客的升級版,自去年微信推出公眾賬號后逐漸被認可,前期時的作者也正是聚焦在互聯網領域。在目前市場產品中,騰訊大家、新浪專欄算是與百度百家比較接近的產品。
百家不僅能為用戶提供更多閱讀內容,這能給作者謀福利。百家的運作模式是作者在該平臺上發(fā)布文章后,百度將進行推薦并給作者頁面導入流量,并引入百度聯盟廣告客戶和品牌客戶,所獲權益全部歸還作者,作者從中收獲名與利。
在此不得不比較下騰訊大家。如今,騰訊大家上線已有一年,投入也頗為“土豪”,給予作者的全是稿費,且價格較高,有報道稱是按年算,一年為10萬/人,稿量也未做過多限制。從目前已有的稿件來看,主要是以社會民生類的為主,覆蓋部分互聯網領域,且作者團隊更偏重高端。(八卦下:有小道消息稱互聯網圈內資深評論人士洪波也被排斥在外,未能最終簽約。不知真假,未能求證。)
從騰訊大家和百度百家兩種平臺模式上來看,前者是在用獨家簽約作者-提供高質量內容-打造平臺的運作思路,真金白銀來打造高質量內容從而塑造品牌影響力,這也符合騰訊網這個有內容輸出的門戶網站定位,也解除了作者后顧之憂;百度百家則主要是先搭平臺–導入流量—吸引作者的思路,屬于是輕便型的做法,好處是作者要靠生產高質量內容來獲得廣告費用。
不過,兩者都相比微信公眾賬號而言,作者缺少了與粉絲的直接有效溝通,也很難感受到自己內容被傳播帶來的成就和認同感。
既然主題是百度百家,這里便多說下,也直接說出問題所在。對于這個平臺內容而言,內容推不推薦將由編輯說了算,作者基本沒有多大自主權。既然這個欄目是在負責百度市場及公關事務的朱光掌管之下,明白人都可以看出,作者能否被推薦除了內容質量是否符合要求之外,還要看是否符合百度的立場(此處省略幾十字,大家都懂的…)。
說到這里,百度為何要做百家且以互聯網領域為試點?百度是一個互聯網公司,從自身屬性且最為熟悉的領域來切入無可厚非。但促使其做出此調整的還是環(huán)境的變化。
一是微信為代表的工具崛起,多數用戶閱讀習慣已轉移至移動端。相比PC,用戶在移動端對百度搜索依賴性更差,盡管百度已有新聞客戶端,但相比其它門戶產品而言,差距最大的還是在新媒體或自媒體訂閱平臺方面。
二是與外界多家公司頻繁交惡,尤其是360逐漸壯大雙方時常劍拔弩張,利用傳統(tǒng)的公關口水戰(zhàn)已難以解決問題,更多是采用新的方式,拉攏自媒體擴大渠道便是其中之一。熟悉的朋友或已感受到近兩年百度公關方式的轉變,變得更為老辣精煉,這或是受了李彥宏“狼性”文化激勵,高德一站便是一例。也有人評價說已有360遺風。
從年初開始重推互聯網頻道再到剛推出的百家,百度對新聞這塊的動作核心都是在互聯網領域,也是要開辟更多的自留地,后續(xù)或將展開其它動作。不過,我判斷百家平臺今后很可能還是以互聯網為主,其它領域即使要有也將以配角而存在。
來源:獵云網(姚洪喜 微信號:喜聞喜薦 )
-
廣告合作
-
QQ群號:4114653